对于井口至计量站之间的埋地集输管线,为防止结蜡和压降过大,可采用自控温电伴热带和恒功率伴热电缆进行管外伴热。在稳定传热过程中,如果不考虑油流的摩擦热,dl管段的热平衡方程为

边界条件:l=0,Tm=T0. 式中,Tm为混合物的温度,℃;kl和kl3为流体与管壁间和管壁与土壤间的传热系数,W/(m·℃) ;Tw为管壁的温度,℃;l为从井口起算的管长,m;Ts为地表温度,℃;T0为井口温度,℃。

集输管道伴热效果 计算条件:油流量2010t/d,含水30% ,进口油温5010℃,进口油压115MPa,管长500m ,伴热长度400m,电伴热系统为管外恒功率伴热电缆系统。
可见,随着电伴热强度的增加,出口油温升高,压降减小,进而改善了流体的输送特性。
多相流压力降的计算 在稠油生产过程中,井筒内油温过低会增大抽油机负荷,造成抽油杆断脱等事故。因此,求出产液温度分布后需要进行压力计算和抽油工况计算(包括悬点载荷、杆柱折算应力、最大扭矩和功率等的计算) 。在含水率和生产油气比不同的情况下,各种垂直气、液两相流压降的计算方法以Orkiszewski 方法最佳。井筒中产液的流动为油、气、水三相流动。由于从井底至井口,压力、温度、流体物性、流动参数及流态都在变化,所以只能将井筒分成若干微元段,逐段求出每段的压力降,然后求其总和。根据国内外的经验,对于油、气、水混和输送管道中水平多相流的压力降计算,较好的方法是Beggs2Brill方法。
相关信息:电伴热带 伴热电缆 采油与输油电伴热带的使用(一) 电伴热带井筒保温的温度场计算(二) |